央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過去一年,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最強”改革與“史上最嚴”減負令相互疊加,深化教育改革措施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同時,也讓人們對教育改革細則即將出台的2014年充滿期待。改革推進,焦點問題在於:如何在追求更大面積的普惠,和保持教育質量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教育公平與質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公平發展”。把公平發展與優先發展並提,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尚屬首次。親歷多年“公平”與“質量”討論的全國人大代表毛雁俊是“公平教育”的堅決擁護者。
  毛雁俊:只有教育公平才能提高社會流動性,才能讓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有向上流動的可能。精英教育應該交給“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提供的應該是普適性的大眾教育,讓人人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
  過去一年,在教育公平、尤其是義務階段的教育公平問題上,改革力度空前。按照教育部要求,包括北京在內的19個重點大城市將在2015年實現100%的小學和90%以上的初中劃片入學。代表委員認為,實現公平教育還有許多文章可做。
  全國人大代表冷新生:每個縣城基本上只有一所公辦學校,大概80%以上的學前教育的學校都是靠民辦,這點基礎不牢,在教育上面同樣會地動山搖。我建議對學前教育要特別的重視。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認為,在一些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教育事業亟需更基礎的投入。
  吳明蘭:就我們學校來說,旁邊50米的地方就有一個5千多戶的小區,但沒有一個完整小學,房子建起來了,沒有學校,有規劃沒建設,政府要真正落實、實施。
  全國人大代表邵喜珍:咱們中國整個差異很大,城鄉差別很大,硬件上差得很多,應該多給貧困地區、薄弱地區,從硬件上配。
  全國人大代表趙靜:教育制度的設置就要讓這些孩子們的愛好特長充分發揮出來,那麼他今後的發展會成為一個科學家,一個比爾蓋茨或者成為愛因斯坦。
  李克強總理曾經說:教育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可以說,教育公平關係著全國絕大部分的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著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關係著人心向背。但也有人擔憂,教育公平固然理所應當,但推進公平的過程中,會不會導致一些學校的教育質量下滑?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李和平認為,“公平”和“質量”並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關係。
  李和平:中考也好,高考也好,比如我們講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們不能是削峰填谷,我們要保峰填谷,填谷是保證公平,保峰是為了保證質量,兩者在整個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相對的權重不一樣。
  全國人大代表李楨:公平叫機會均等,如果這個學生髮展是能夠成為優秀人才,那他應該走精英道路。目前無論從政府的角度來講還是學校的角度來講,我們都應該關註普通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努力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以此來滿足不同群體對教育公平的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張元貴補充,當前條件下推進教育均衡應當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張元貴:你在教育資源配置還沒有均衡的情況下,“一刀切”又帶來新的不均衡,新的不均衡。一方面是要把每個薄弱的學校都辦好,另外的話就是在還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之前要有政策能夠讓潛質比較好的孩子,有好的學習條件。  (原標題:《大國復興路》第八篇:《教育改革:公平與質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q46mqnx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